查看原文
其他

电影| 《邪不压正》

给丘吉尔做饭 给丘吉尔做饭 2022-09-14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705in7bap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 

姜文的电影,总是梗太多,画面讲究之余,还要给人智力上的满足。

 

解读他镜头之外的隐喻和象征,成为喜欢与不喜欢姜文电影的分野。

 

爱解读、能解读者,熏然欲醉,陶然忘机,如获至宝。

 

懒得解读者、无法解读者,则不知所云,望而却步,恼羞成怒。

 

理解《邪不压正》,我觉得有三个密码:

 

1、“为了这醋,我才包的这盘饺子”

 

醋和饺子的关系,是观众感受与电影故事的关系。

 

是主题意义与叙事文本的关系。

 

姜文在《邪不压正》中第一次出场,是把一辆老式的二八单车从院子高高的门槛抬出来,见到刚回家的彭于晏父子,打招呼寒暄,然后说自己去打一款特别的醋,——为了这醋,他才特意包的饺子,然后,偏腿上车,长袍压在身子下,留一个笨重而有力的背影,布袋装着的醋瓶,在车把上晃荡。

 

之后,是他与廖凡吃饺子谈大事,桌上就一盘冒着热气的饺子,一人一碟醋,再无其他,背景幽暗,饺子是唯一的高光,特别舞台化。

 

姜文的电影,就是有这样的生活细节感受,而又拒绝陷入具体生活的琐碎写实。

 

正如大多数观众更接受写实派的直白表露,不喜欢象征派的含蓄迂回。

 

《邪不压正》的故事主线,是一个复仇少年的养成游戏,师傅、养父、姜文爸爸,是李天然(彭于晏)的三个初始设定,关大娘(周韵)才是陪伴他、引领他的成长值。

 

所以,彭于晏的成长是醋,其他人物和整个故事,都是饺子。

 

观众能和姜文一起嗨,这件事是醋,整部电影,都是饺子。

 

而《邪不压正》的问题,是饺子做得有点多了,花色太讲究,味道也有些冲了。

 

比如对着肾脏宣誓一节,于故事推进和人物表现都没有任何意义,只是为了要抖梁启超被西医误诊的包袱,偏偏舍不得割爱。

 

2、——“怎么还不动手呢?”——“C‘est la vie(这就是生活)”

 

这是彭于晏到北平去执行任务之前,上级给他的接头暗号。

 

少年的身世与他要复仇的想法,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行动,就像《史记》里的刺客,情绪正义,目标明确,带着天然的故事张力。

 

但是显然姜文不满足于汉朝画像砖一样的简笔手法,他要有人物内心的挣扎,还要有故事周边的烘托。恐惧、拖延、应激障碍、父爱、女性的挑逗、依恋与爱情,这是属于人物,属于单纯、浪漫的男孩的部分;权谋、战争、尔虞我诈、残忍、军阀混乱、各国势力鄙视链,这是属于背景,属于肮脏、现实的男人的部分。

 

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接头暗号的这句法语,在电影中一直没有翻译过,直到我回家查字典,才若有所悟。

 

复仇,复仇背后的恐惧与成长。

 

成长,成长过程的爱情与浪漫。

 

浪漫,浪漫之外的冒险与未知。

 

“这就是生活”,一定要用法语说,才够神秘,够享受。

 

这真是超级无敌的实用台词,饱含着老男人姜文对人生的理解。

 

“怎么明明有大路不走,非要到屋顶上去跑酷呢?”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

“怎么不拍个票房更高的片子呢?”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

“怎么四年才拍一部呢?”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

“怎么不带着孩子上《爸爸去哪儿》去挣钱,偏要瞒着周韵,把他们劫到新疆去拉练呢?”——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

“怎么非要用你前妻的母语,不怕人家吃醋吗?”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
 

3、音乐

 

一直对姜文电影的配乐充满期待。这往往是他的另一处着力点。《太阳照常升起》与《让子弹飞》还在音乐上保持了连贯性,仿佛一种标志性的语汇。虽然他的配乐以与画面反差巨大而著称。

 

但《邪不压正》的音乐与他之前的作品比较起来,与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比较起来,简直可以用清淡简朴、佛系性冷来形容。

 

起首从肖斯塔科维奇的《第二圆舞曲》开场,之后全篇所用配乐的熟悉度都不低于这个水准,总之都是现成的,不仅耳熟能详,而且旋律个个平和中正,止步于优雅和优美,绝无悲喜和煽情。

 

不论画面如何白进红出、血浆飞溅、手起刀落、荷尔蒙四射,画外始终行进着这种欧洲小调式的背景音乐,仿佛老男人端一杯红酒,一支雪茄熄灭又点燃,在讲一个曾经惊心动魄,如今只剩浪漫追忆的故事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